資訊動態
行業動態
《合肥日報》報道:6月2日,蒙蒙細雨中,南淝河下游左岸機械轟鳴,隨著一方方土的堆高,南淝河堤壩得到不斷加固,南淝河左岸治理工程得到有序推進。
南淝河左岸治理工程,是我市巢湖綜合治理工程的重要工程之一。
隨著治河、治污等多項工程的推進,目前,巢湖綜合治理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,巢湖的美好形象逐步展現在世人面前。巢湖西半湖水質由中度富營養化好轉為輕度富營養化,湖區總體水質趨好,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順利通過2013~2015年國家考核。
六期工程交叉進行統籌推進
治湖先治河,治河先治污,治污先治源。
為綜合治理巢湖,改善巢湖水質,保護河湖環境,修復流域生態,支撐可持續發展,我市積極規劃建設環巢湖生態示范區(核心是巢湖綜合治理)。按照“實施一批、儲備一批、謀劃一批”的要求,巢湖綜合治理工程項目交叉進行、逐步深入、統籌推進。
以防洪和治河為主的一期工程,至2015年11月已基本完工。以治污和防污為主的二期工程,截至今年4月底,累計完成投資69億元,占實際需要投資(80.5億元)的85.7%。以擴容和保護為主的三期工程,共安排44個項目。目前,所有項目現場查勘、污染源調查工作完成,其中西河上段疏浚工程、派河藻水分離港工程正在建設。
記者了解到,巢湖綜合治理四期工程將以小流域治理及環湖周邊環境提升為主,共安排13個項目,已啟動初步設計編制。五期、六期工程以小流域治理為抓手,實施“山水田林路村”綜合整治,突出水污染治理,著重解決小流域污染物“減什么、減哪里、減多少、怎么減、如何管”的核心問題,目前正在完善可研文本并進行申貸準備工作。
市環湖辦負責人說,在努力將外來污染源控制在較低水平的同時,研究湖內生態群落平衡與營養鹽的關系并開展工程試點。采用信息技術,建設流域監測和調度平臺,實現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網格化、精細化、智能化,加快推進“智慧巢湖”。
全方位治理效益已經顯現
“防洪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,河道通航能力得到進一步改善,水源供給和水源地保護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?!笔兴畡站重撠熑苏f,一系列河道治理項目的實施,目前效益已經顯現。
以疏通河道、加固堤防等為主要內容的兆河治理工程,是我市通過治河實現治湖的重點工程之一,具有代表性。
該項工程河道治理長32.8公里,建設內容包括河道疏浚、堤防退建(加固)、新建東大圩進洪閘等。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,累計完成投資4.61億元。
自2012年11月以來,巢湖綜合治理一、二期工程共治理河道46條、總計750千米,主要通過河道防洪治理、清淤護岸及截污管網建設,既防止河道淤塞,緩解汛期泄洪壓力,又大大改善巢湖水質環境。
與此同時,我市還安排了重要水源地保護、河湖補水等諸多工程。其中,水源地保護工程安排了大房郢水庫、董鋪水庫水源保護區生態修復及濕地一、二期工程和龍河口水庫調水工程等一批項目;河湖補水工程包括疏浚淠河灌區滁河干渠,開辟駟馬山灌區江水西調,擴大西兆河引江通道,以提高南淝河、派河等支流自凈能力。
市環湖辦負責人說,在巢湖綜合治理工程中,三期、四期工程由線狀治理擴展到面狀治理,并進行流域治理試點;五期、六期工程將采取全流域研究、全方位治理、全過程控制和全方面銜接的流域治理。
扭住關鍵大力度治污
巢湖綜合治理,治污是其中的關鍵。
記者了解到,巢湖綜合治理二期工程中,我市在環巢湖建設鄉鎮污水處理廠及管網項目42個(包括鄉鎮污水處理廠、濕地及配套管網項目35個、單獨污水管網項目7個),建成后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0400噸,可實現合肥境內環湖及其干流周邊鄉鎮鎮區污水處理的全收集、全覆蓋、全處理。
截至目前,除因受行政區劃調整影響的肥西縣花崗鎮、蜀山區小廟鎮和經開區高劉鎮外,其他32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已完成工程驗收,其中26個廠已通過環保驗收并運行,6個廠正在辦理環保驗收手續。主管網覆蓋區域的入戶支管網覆蓋率達到76%,正在運營的26個污水處理廠環保驗收后日均收水量為30829噸,占設計處理規模45000噸的68.5%。
市環湖辦負責人介紹,在合肥城區及所轄縣(市)城區、開發區還新建、擴建、提標改造污水處理項目8個,新建管網183千米,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7萬噸;新建配套管網項目5個,新增管網162千米。新建、改建、擴建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均優于一級A。
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營,是治污的保障。
我市明確了實行污水處理廠污泥轉移聯單制度,要求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對產生的污泥以及處置后的污泥去向、用途、用量等進行跟蹤和記錄,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在污水處理廠進水口、出水口以及生化處理、深度處理、消毒設施等關鍵水處理構筑物位置安裝在線監測監控裝置,并與縣(市)區環境保護、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的在線監測監控設施聯網。同時,要求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建立電子報表臺賬,及時收集、更新、匯總相關數據,確保各種數據準確無誤,可以隨時查詢。